(相关资料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园林设计与规划成为了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作为园林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园林课程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也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新时代背景下,园林课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园林专业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必须适应新农科建设的要求,将课程教学纳入园林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具体制度,采取相应的实践策略,重新思考园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园林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的内涵。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园林专业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变革的要求。它强调园林教育的实践性、跨学科性、社会需求导向、创新性和合作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实际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它强调园林设计与规划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建筑、景观、生态等,跨学科的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应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合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也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与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结合。教学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同时,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和研究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团队合作也是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项目、团队实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的特征。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具有实践导向、跨学科融合、社会需求导向、创新意识培养和团队合作培养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将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是实践导向。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实际项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二是跨学科融合。园林设计与规划涉及到建筑、景观、生态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强调跨学科的融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社会需求导向。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四是培养创新意识。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和研究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其在园林领域中的创新能力。五是团队合作培养。园林设计与规划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新时代园林课程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团队实训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新时代高校园林课程教学的新要求。面对全球化、科技化的挑战和机遇,新农科建设作为农业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为园林专业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范式,同时也对高校园林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新农科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使得园林专业课程必须更深入地反思和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园林课程需要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延续性的必要性。其次,要重视多学科知识融合。新农科建设不仅仅是农学本身,它还结合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对园林专业而言,这要求课程内容需要有更广泛的跨学科知识融合,例如将生态学、都市规划、社会经济等与园林学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宽广知识视野的园林人才。再次,要重视科技与创新与课程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园林设计、规划和管理都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因此园林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将前沿的科技和创新理念纳入课程体系来确保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能力和思维方式。然后,教学中要重视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平衡理念。园林课程要反映出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又要深入到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从而确保学生既有国际化的视野又能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本土知识。最后,教学中要重视社会参与伦理责任思想。园林不仅仅是景观设计和建设,更多的涉及与社区和公众的交流合作。这要求园林课程必须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于社会和环境所承担的伦理责任。
新时代开展高校园林课程教学,要采取有效的实践策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培养优秀园林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
构建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交叉学科整合是园林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新时代,其价值和重要性愈发凸显,交叉学科整合应深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制定专门的学科交叉课程设计计划,以具体项目为依托,组织跨学科的教师团队,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确定各学科在项目中的角色和分工,然后全方位的构建园林专业跨学科实践平台。在跨学科实践平台中既是一个线上的知识分享平台,也是线下的跨学科工作坊或研讨会。在此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来自其他学科的知识支持,还可以与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合作进行团队项目。可以通过对已有的跨学科合作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看到各学科如何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园林数字化教学实验室。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园林教学亦需跟随时代步伐,融合先进技术,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成为了新农学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可以从数字化三维建模、遥感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角度入手,建立园艺数字化教学实验室,将与园艺相关的几个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实效性。推动数字化模拟技术在设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SketchUp、Rhino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园林空间,实现对植物、地形、水体等元素的动态配置,从而增强设计方案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引入遥感与GIS技术在园林规划和生态分析中。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学生可以准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地理信息,结合GIS软件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空间分析,可以为园林规划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融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授园林历史与文化课程时借助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古典园林,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风格。另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引入其他前沿技术,如无人机航拍、大数据分析等,使教学更为科学、高效和有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和掌握能力,推动园艺专业创新与发展。
完善园林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在园林教学中,伦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科研伦理价值观,在对学生个人道德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在园艺专业伦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入环境伦理学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借助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可持续的设计和开发行为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推进园林生态学的实践教学,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生态系统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园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微气候、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园林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园林课程教学不仅是对课程体系的更新,更是对园林教学目标和理念的再定义。重塑课程结构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整合,更是对未来园林发展方向的预见和引领。未来,高校园林专业要坚持深化教改,更为积极地与相关学科进行交流与融合,确保园林教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作者:林怡,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