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撬动山东现代轻纺产业量质齐升
用三年时间,打造30家左右百亿规模知名品牌企业和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资料图)
□记者 付玉婷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等十一个部门印发《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用三年时间,山东将在现代轻纺产业打造30家左右百亿规模知名品牌企业和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高效、融合、畅通的优良产业生态。
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造纸、智能家电、家具等行业,这些也是山东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规模大、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创新引领、产业链提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升级、产业生态优化四大工程,共计17项任务。
创新引领工程位列四大工程之首。从整个产业链看,山东轻工纺织产业在“微笑曲线”两端仍显不足,从原创技术储备到渠道建设、品牌发展等存在短板。山东将推动现代轻纺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创新载体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其中,聚焦纺织、食品、家用电器等领域,将编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精准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产业技术等“六基”短板。聚焦现代食品、智能家电、造纸、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项以上。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向全球发布一批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精准招引紧缺型人才,带动实施高水平创新项目。
产业链提升工程包括稳固产业链供应链、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上下游融通合作三方面内容。为实现肉类制品、精制花生油、啤酒、机制纸及纸板、纱、电视等产量保持全国前三,巩固提高高端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山东将实施食品综合精深加工行动,提高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规划建设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招引高端压缩机、高性能电机等核心配套,以及高端精密金属外观件等关键配套,打造包含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在内的智能家电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同时,强化纺织服装产业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打造包含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鼓励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开展相关原创设计赛事活动,补齐创意设计短板。推动振兴鲁锦产业,壮大汉服产业,开辟中华传统服饰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升级工程主要包括增加升级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品质、强化品牌培育服务、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内外联动开拓市场五方面内容。在现代轻工纺织领域,培育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和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每年遴选推广一批“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引导企业围绕健康、科技、时尚、绿色等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升级创新产品研发。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主要包括梯次培育优质企业、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构建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推动安全绿色发展五方面内容。山东将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每年打造3家左右主业突出、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领航企业,每年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50家、10家左右,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围绕海洋食品、畜禽肉制品、食用植物油、淀粉加工及淀粉功能糖、果蔬加工、休闲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山东将培育一批省级重点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基地。到2025年,轻工纺织产业领域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达到25家以上,较2022年底增加10家左右,带动更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每年聚焦现代轻纺领域20个工种左右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育40名左右“山东轻纺工匠”,带动更多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按照《行动计划》,山东将强化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力争到2025年,全省轻工纺织产业贷款规模突破4500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35%以上。
关键词: